平顶山交通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

政府工作报告来了!

发布时间:  2025-02-21 作者:

2024年工作回顾


经济运行回升向好

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%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.3%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.6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.4%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%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.1亿元、居全省第5位。

 

"两城”建设发力起势

中国尼龙城实施重点项目71、完成投资超100亿元

白龟湖科创新城实施重点项目32、完成投资40亿元。落地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尧山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,平煤神马双创基地、创新馆、平发产业孵化新城等建成 投用。

 

发展动能更加强劲

“三个一批”项目完成投资960.5亿元,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4.5亿元。焦唐高速、平鲁快速通道顺利通车。获国家、省科学技术奖132开发区成为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。河南电子半导体产业园高纯碳化硅粉体项目产能全国第一,8英寸碳化硅单晶填补省内空白。

亚洲首个深地盐穴大规模储氢项目开工建设,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获国家能源局批复。

 

改革开放持续深化

持续实施独任审批等71惠企利企改革,528事项实现免证可办四电改革走在全省前列。

高新区晋升三星级开发区、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百强,尼龙新材料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,石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。

 

城乡建设扎实推进

加快实施城市更新,完成265老旧小区改造,更新改造燃气管道597.7公里、雨污管网86.1公里,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21,排查整治中心城区危险楼房17,更新改造及加装电梯189。新增口袋公园11

 

民生保障质效提升

城镇新增就业7.5万人23寄宿制学校投入使用。完成1539隐患路口安全设施建设,建成充电站80,盘活及新增停车位3.2万个。生态环湖路北岸段建成投用,透绿露水、园林景观建设成效明显。

2025年主要目标

 

经济增长6.5%左右,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%以上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.5%以上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%以上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%以上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%以上,城镇新增就业6.9人以上,城镇调查失业率5.5%左右,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%左右,粮食产量225万吨以上

 

2025年重点工作

 

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持续加力

实施重点项目276,完成投资682亿元。全力推进平漯周高铁、叶鲁高速、焦平高速等项目,开工建设焦洛平高铁、鲁山机场,沙河港开港运营。

落实数码产品购新补贴,更新家电9.9万台、汽车1.2万辆

深入挖掘名吃”“名菜等优质餐饮文化资源,打造一批精品商业街区。

大力推进吾悦广场建设。

新增保障性住房3000

 

强化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。

实现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三生融合转变,由单一产业链型向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“三链”融合转变,由单体项目包装向载体型、平台型、体系型三型项目谋划转变,打造世界一流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。

 

强化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。

加快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址、尧山实验室二期、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址、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等项目建设。全面启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、青年市集等项目建设。、

 

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。

聚焦712链,支持链主企业、头部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专项,推动高性能纤维、芯片制备用电解液、超纯钴、碳化硅纤维等项目落地实施。

 

在改革攻坚上持续加力。

支持平煤神马集团创新领跑、新业倍增、数字赋能,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,建设世界一流企业,打造全球优秀的功能材料领军企业。支持平高集团、舞钢公司强化行业领先地位,进一步发挥优势、释放产能。

设立33000万元专项资金,支持科技创新、乡村特色产业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

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个以上,实际到位省外资金800亿元以上

推动实现一网通办”“一窗受理”“一线应答争创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(区)。

加快城市已购公有住房、单位经济适用住房等历史遗留问题房屋补办不动产登记,市场化推进老旧日小区改造。

 

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持续加力

 

加快发展新兴产业。

力促尼龙新材料、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创建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。

 

培育壮大未来产业。

用好灰氢资源,发展绿氢产业。高质量编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,大力发展航空器原材料、动力电池、控制主板等产业。

 

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持续加力

 

加快实施城市更新。

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14,扎实推进加装电梯工作。加快和顺路改造、科技路北延、经九路南北延等20市政道路建设和100背街小巷改造,实现稻香路全线通车、祥云河全线贯通。抓好20城区游园升级、湛河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,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

 

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。

完成许南路东移,加快平煤大道东扩西延,做好平舞快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。推动供热管网向县城延伸,带动提升鲁山、叶县、宝丰等县城集中供暖。

 

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。

加快新华区王庄、卫东区上张等6城中村改造项目。探索推进示范区留村、西滍等城郊村改造提升。

 

提升城市治理效能。

大力发展智慧停车,新增停车位5000、充电桩700

 

在乡村全面振兴上持续加力

严守耕地红线,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60厅亩以上。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以上

全市新增富硒小麦10万亩以上、食用菌产量达到50万吨;酥梨、烟叶、花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13.5万亩50万亩,肉牛、生猪出栏分别达到13万头300万头

学深用活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,新增6和美乡村先导片区。

 

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持续加力

 

在文化传承发展上持续加力

大力推进大香山文化产业园、滨湖文旅小镇、乡村民宿产业文化园等项目。建设旅游公路300公里,打造南部生态、中部观光、北部文化3特色旅游观光带。加强环白龟湖文旅基础设施建设,扮靓城市会客厅。

加快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考古遗址公园、汝瓷小镇、蒲城古陶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,争创汝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,叫响“汝瓷之源”名片。

 

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持续加力

 

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

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.8万人,新增返乡创业9500

 

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。

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%,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到90%以上

完成182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整合,改扩建城乡学校55,新创建10教育集团。

 

建设更高水平健康鹰城。

建设2城市医疗集团,建优6县域医共体6县域医疗次中心。

加快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大楼、大健康产业园、市传染病医院扩建等项目。


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

 

推动18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,新建50农村幸福院、200老年助餐场所,强化家庭适老化改造和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,村卫生室公有化率达到95%以上

 

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持续加力

强化安全生产管理。

健全大应急体系。

防范经济领域风险。

有效防范社会风险。

 

蓝图已经绘就,奋斗正当其时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在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同心同德、真抓实干,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竟作出平顶山更大贡献!